移民生活:氣候、語言與年齡的矛盾感受

--

2023年3月24日白天,辦公室行政助理帶我和M 到馬爾他身份局要領工作簽證。 M問了我生日,我說325。他大驚呼:那不就明天!我說:我沒有在慶祝生日的耶,這個生日對我沒有任何意義。

過了12小時後的現在,我揉了揉我的眼睛,review 一下那什麼是對我重要的?

我發現,即使馬爾他已經漸漸要轉向夏天的季節,白天熱了,但晚上仍然比台灣冷。氣侯可能是移民永遠的痛,但它也可說是不痛不癢,因為影響不多。但這會是我懷念祖國的 moment.

而語言也是移民永遠的痛(或許)。但它其實是項 再笨的人都學得會的東西。能不能掌握語言根本沒什麼難的。

一年前,我在台灣高雄辦活動、跑活動時,遇到的人們大多是不到30歲的。當時我有發現:是我的心特別年輕嗎?以至於我在做的事(參加活動),遇到的都是2x歲的朋友。

當我因為特殊原因變到歐洲馬爾他後,我做著類似的事,往外參加聚會。然而我發現我遇到的人們年紀變成 3x 歲了!

當樣本數多到超過一定程度,我斷定了結論:3x歲的人,有點程度的,都在海外工作!這是一種奇妙的感覺,一種『原來我現在所在的身份與環境與地位,跟我的同年齡的人差不多』。 就像你在台灣,30歲有車有房有家庭,你週遭遇到的同齡朋友也都是一樣的狀況的感覺,你會有一種「嗯,我正處在整個環境裡『exactly』的位置」。

關於年齡,我對於歐美環境裡,我非常喜歡的一點就是:我總是看得到老人還在參加聚會、認識新朋友!這裡的老是60、70歲等級的。他們能參加馬拉松、當活動主辦、當聚會參加者,而且同時是 open to both young and old people 的。

這裡的人不會倚老賣老,沒有太多的「因為對方比你老很多,你就得敬畏他」,完全沒有這回事。這樣相處上的平等,也難怪會產生一些『忘年之交』←這在亞洲是非常稀有的事。

當我在墨西哥當背包客時,看到60歲也出來當背包客的歐美老人,我知道我的未來也會像他這樣。 而沒想到,僅在歐洲最小的島國,我就已經見到好多年齡老但又敢冒險的人們!

有來自歐洲各國來這裡工作的人口,我大致能確定這裡就是整個歐洲的縮縮影。隨便走在路上就能遇到 印度人、中東人、黑人、白人、黃人,讓我身處的環境(人種),縮張到全球(人種)。

不過台灣的貨幣數字,依然是全球第一名。有最低價是5元的東西,而不是垃圾小數點2位,或是幾千起跳的日幣或印尼盾。

--

--

丁丁(DingDing)

台灣人,因為政府以及人民還在戴口罩防疫,感覺無力開始對華人痛恨,而想努力到國外工作或是移民的人。